一、培养目标
浙江外国语学院“‘一带一路’涉外法治人才创新实验班”致力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熟悉国际法律规则和涉外法律事务的“复合型、国际型、应用型”涉外法治人才。
本实验班对所培养学生毕业5年左右的预期目标为,
(一)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国际组织从事管理工作的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
(二)在律师事务所从事涉外事务的优秀应用型人才;
(三)在国内外知名法学院从事法学相关研究的学术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一)知识要求
1.熟悉中国基本法律制度,了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熟悉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部分国别法律基础知识;
2.基本掌握涉外经贸方向法律知识和通识管理知识。
(二)能力要求
1.具备思辨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能力;
2.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和信息检索能力;
3.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
(三)素质要求
1.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2.具有较强的身心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培养年限
“‘一带一路’涉外法治人才创新实验班”采用“加餐式”培养,学制两年,培养时间为第三学期至第六学期,培养期间包括寒暑假。学生完成实验班相关课程和考核要求,方可结业。学生完成实验班必修课程后,可被认定为完成涉外法治专业拓展课程。
四、课程设置与说明
1.课程设置
“‘一带一路’涉外法治人才创新实验班”开设有三类六单元研修课程模块,国际型人才导向课程包括“外国法”等,复合型人才导向课程包括“国内法”、“国际法”、“国际组织法”等,应用型人才导向课程包括“涉外法治思维与能力素养”、“涉外法治实践”等。
课程模块 |
学分 |
学时分配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课程目标指向 |
总学时 |
授课 |
案例分析 |
复合型 |
国际型 |
应用型 |
国内法 |
9 |
144 |
96 |
48 |
第四学期 第五学期 |
考查 |
√ |
|
|
国际法 |
8 |
128 |
96 |
32 |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
考查 |
√ |
√ |
|
外国法 |
2 |
32 |
16 |
16 |
第五学期 第六学期 |
考查 |
√ |
√ |
|
涉外法治思维与能力素养 |
6 |
96 |
32 |
64 |
第五学期 第六学期 |
考查 |
√ |
|
√ |
涉外法治实践 |
巡回法学院 |
3 |
国内外知名 法学院交流 |
寒暑假 |
考查 |
√ |
√ |
√ |
涉外法治实务见习 |
省内政府部门/法院/律师事务所涉外见习 |
第三、四、五学期、假期 |
考查 |
√ |
√ |
√ |
2.课程说明
各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考核要求:
课程模块 |
课程主要内容 |
考核要求 |
课程评价 |
国内法 |
1.实体法学习:民法、刑法、宪法行政法等实体法主题研讨与案例分析,学习掌握重要法律理念与法律原则。 2.程序法学习:民商事诉讼与仲裁、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三大诉讼法主题研讨与案例分析,学习掌握诉讼法基本理念、规则与相关异同知识点。 |
1.完成三大实体部门法基础知识考试和经典案例分析。(个人作业) 2.完成三大程序部门法基础知识考试和经典案例分析。(个人作业) |
考试成绩和任课教师评价相结合。 |
国际法 |
1.专题学习:国际公法、国际组织法、国际经济法(国际商法)等深度学习,学习掌握国际法基础理论和重要知识点。 2.案例分析: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选取课程相关的中一个经典案例,结合案例阐释相关知识点和分析框架。 |
1.完成理论知识考试(个人作业)。 2.完成案例分享与展示(小组作业)。 |
考试成绩和任课教师评价相结合。 |
外国法 (国别法、区域法、比较法) |
1.教学相长:教师导读,每人选取一国法进行深入研读,熟悉该国法律特点。 2.案例分析:选取经典案例进行展示,突出不同国家和区域法律特点。 |
1.完成一份国别区域法律小论文(个人作业)。 2.完成一次国别区域法律差异化比较主题案例分析与展示(小组作业)。 |
考试成绩和任课教师评价相结合。 |
涉外法治思维与能力素养 |
1.法庭模拟、辩论艺术、文书写作、文献检索:以班级小组为单位,在班主任和导师带领下,通过法律辩论赛、法庭模拟、写作训练和文献检索等方式实施课程,提高学员能言善辩、写作技巧和文献检索能力,不断提升学员们法律思维和实操能力。 2.企业合规法务:分主题学习。通过理论知识和案例引导,促使学生理解在中国企业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掌握必要合规法律知识对于应对境外愈发严峻合规挑战的重要意义。 |
1.完成法庭模拟心得体会报告。(个人作业) 2.完成课后练习作业方案。(小组+个人连带作业) |
导师评价、班主任评价和同学互评相结合。 |
涉外法治实践 |
巡回法学院 |
校际交流:与国内或国际知名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基地法学院开展“一带一路”涉外法治夏令营、双校园培养等方式,利用寒暑假进行线上线下学习,提升法学视野,扩大朋友圈,加深涉外法治事业认同。 |
1.完成巡回法学院学习心得体会报告。(个人作业) 2.完成至少5位校外法学院师生链接。(个人作业) |
导师评价、同学互评相结合。 |
涉外法治实务见习 |
省内政府涉外部门见习(跟随干部,观察、参与、记录涉外事务工作);法院涉外见习(跟随法官,观察、接触、记录涉外案件);律师事务所涉外见习(跟律师,观察、参与、记录涉外案件) |
在完成一般见习任务的基础上,完成“我眼中的涉外干部”见习心得一篇;完成“我眼中的涉外法官”见习心得一篇;完成“我眼中的涉外律师”见习心得一篇。 |
班主任评价与实践导师评价相结合。 |
备注:课程方案及开课时间可能会有微调,最终以教学计划为准。
招生及选拔方式
招生计划:
第五届“一带一路”涉外法治人才创新实验班(32人)
报名对象:
全校2024级四年制本科生
报名要求:
1)政治立场坚定,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
2)热爱法律,未来拟从事与法律相关的法律事务或企事业行政管理工作;
3)具有较强的内驱力、时间管理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能较熟练使用一门外语进行沟通交流和写作;
5)身体素质好,有一项自己擅长的兴趣爱好;
另,可邀请1-2位教师或学姐学长为自己写推荐信(自选动作)。
选拔方式:
1)报名咨询期间:2025年5月6日-5月15日
第五届“一带一路”涉外法治人才创新实验班现场宣讲会
时间:5月15日晚 (星期四)18:00-20:00
地点:望院D120
2)选拔面试阶段:5月16日-5月24日
第一轮:初试(简历筛选)
第二轮:体验式面试
第三轮:专家面试
3)公布结果时间:5月底
咨询方式:
1)线下咨询:
“一带一路”学院、华侨学院、国际学院办公室 望院D221
咨询热线:88237792 谭老师,88213035 宋老师
2)线上咨询:扫描文末第五届“一带一路”涉外法治人才创新实验班招生咨询群二维码,加入钉钉群详细咨询。
公众号二维码:
钉钉群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