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重要的实践性环节,是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结合教育部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工作要求,请各学院务必高度重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强化学风建设,严格论文审查,杜绝学术不端、指导松散等现象,不断推动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稳步提升。为进一步加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确保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现将2025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通知以及2025届本科生毕业论文模板、过程管理材料模板公布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1. 成立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进度、质量要求和检查安排,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及时解决有关问题,确保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稳步提高;
2. 建立分工明确的组织体系与责任制度。压实学院、系、指导教师的主体责任,对责任落实不到位、指导不力的人员要及时给予警示、处理;
3. 严格执行毕业论文(设计)相关的各级文件、通知要求。深入学习教育部关于学术诚信与学术规范、审核评估及抽检工作,以及学校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通知的相关要求,并严格落实执行。
(二)把好毕业论文(设计)政治关、学术诚信与学术规范关
1.学院职责
(1)开展宣讲与教育。各学院须向师生传达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重要性,确保师生贯彻落实相关文件与通知要求(请见“教务处网站-实践教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模块”);
(2)明确并压实主体责任。明确指导教师是毕业论文(设计)阶段教学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对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全面负责,学生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中的各项任务;
(3)筑牢意识形态阵地。学院须确保学生论文内容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好政治关;若有违背党和国家相关政策方针、法律法规,或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要求,或其它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内容,直接认定为“存在问题毕业论文(设计)”,一票否决;
(4)把好学术诚信与学术规范关。学院须开展宣讲教育,保障有力指导,组织好学术不端检测,严格各环节审查,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坚决抵制学术不端,杜绝论文抄袭、剽窃、买卖、代写等弄虚作假现象。
2.指导教师职责
(1)须贯彻落实文件、通知要求(见“教务处网站-实践教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模块”);
(2)确保学生论文内容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3)指导教师为学生学术诚信与规范的第一责任人,应对成果是否由学生独立完成进行审查,确保原创性。
3.学生遵守
(1)贯彻落实文件、通知要求(见“教务处网站-实践教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模块”);
(2)论文内容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要求,若有违背党和国家相关政策方针、法律法规,或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要求,或其它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内容,直接认定为“存在问题毕业论文(设计)”,一票否决;
(3)学生须签署《浙江外国语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并遵守承诺,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严守学术诚信,尊重和保护他人知识产权等合法权益;
(4)若出现抄袭、剽窃或者伪造等情形的,学校将根据相关文件视情节轻重及后果,给予严重警告直至开除学籍处分;若存在代写、买卖论文等情形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已经获得学位的,依法撤销其学位,并注销学位证书。
(三)强化质量监控与持续改进。
1.强化质量监控。学院应制定各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质量保障措施和检查办法,强化中期检查,对学术不端检测、答辩、提交终稿等环节的论文加强自查互查抽查,并通过询问、抽查、警示等多种方式,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应对。
2.强化持续改进。院系应形成关键环节的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措施,并严格落实整改,尤其是针对论文选题、基本规范、研究方法、外语运用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须下大力气整改。
二、各环节主要工作
(一)工作小组及工作计划
1.主要任务
学院成立工作小组,制定工作计划(提交附件2,11月1日前)。
2.具体要求
严格落实《浙江外国语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定(修订)》与《关于做好2025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中的相关要求。
指导工作
1.主要任务
包括学院选派指导教师、组建指导团队、组织教研活动,以及指导教师开展指导等。
2.具体要求
(1)选派指导教师
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校内指导教师必须由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由助教任导师时,应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共同指导;
②每位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学生人数一般不超过8人;如有特殊情况由各学院分管教学院长审批并报教务处批准。
③各学院可结合专业特色,实行毕业论文(设计)合作指导制度。如合作指导教师来自行业/企业的,应以校内指导教师为主导,校外指导教师协同指导。聘请的校外指导教师既可以是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也可以是具有丰富的行业/企业实践经验的专家。
保障有力指导
①加强团队指导。设立如指导小组等,加强在论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答辩、规范检查等主要环节的协同指导;
②保障指导频率。在指导论文过程中,教师指导频率应平均每周不少于1次;
③强化学生指导。应通过开设论文写作指导课程、专题讲座,形成优秀论文范例汇编等,重点强化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式的指导,提升学生论文撰写能力;
④提升教师指导能力。各基层教学组织每学期应开展不少于两次的论文指导专题研讨,组建指导小组,定期开展集体教研;
⑤推进“双导师”制。落实审核评估要求,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来自于行业企业一线需要,鼓励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实行校企“双导师”制。
(三)选题工作
1.主要内容
包括师生报题、小组审核、学院审核、师生双向选择、新型毕业论文申请受理审核等工作(提交附件3,报送《新型毕业论文(设计)实施细则》及学生相关申请材料、学院审核及公示材料。11月1日前)。
2.具体要求
(1)各学院要切实加强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指导和审核工作,师生申报选题与学院审核选题时,须遵循以下原则:
①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避免过空过大;
②落实审核评估关于“来源于以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性工作的毕业论文(设计)比例≥50%”的要求;
③选题难度和论文工作量应适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相应的实验条件。选题不得与往届重复,原则上落实同届学生“一人一题”要求。
(2)学院应根据学生选题方向和专业学生规模,组织成立若干个审查小组,每个小组应由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组成。审查小组在师生申报选题后,对申报选题进行集体审核。经集体审核通过后,将结果报专业负责人。
(3)新型毕业论文
①须遵循教育部相关文件或《国标》、专业《指南》中的相关要求,在做好同类院校、专业调研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和评分标准,经院学术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报送教务处审核备案;
②根据抽检要求,新型毕业论文(设计)(含毕业论文替代)须按“有论文”上报,并须上传相关支撑材料。专家将综合支撑材料,判定其是否达到毕业论文(设计)同等水平;
③学院应严把新型毕业论文(含毕业论文替代)审核关,重点审核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性,以及是否达到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等;
④学院应在实施细则中明确新型毕业论文(设计)所需材料及具体要求,所需材料应围绕报告、论文、作品、文件及通知、专家评审意见、学院审核审议意见等,且其中必须包括一定字数的文本类材料;
⑤申请程序包括学生申请、学院组织审核和公示、教务处审核。学生应在开题之前向所在学院提出申请,填写《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新型毕业论文申请表》(学院自主制定)一式两份,并附相关材料原件和复印件。学院受理学生的申请后,将相关申请材料提交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审核通过并经公示后,由学院签署意见,并报教务处审核备案。
⑥申请新型毕业论文的学生,仍须参加开题、答辩、学术诚信与学术规范审查与认定等必要环节。
⑦用学科竞赛获奖作品替代的,原则上限以下情况(A类学科竞赛赛项名单可在教务处网站上查询):
a.个人参加。原则上,学生个人参加与本专业有关的国家级及省级A类学科竞赛,并获省一等奖 (含)以上,可申请替代。
b.团队参加。以团队形式参加的,参加国家级及省级A类学科竞赛,每一团队只有1个申请名额。获得国家二等奖及以上,排名前3的学生有资格申请替代,按排名先后顺序申请;获国家三等奖或省一等奖的,只限主持人可申请替代。
c.非以上情况的,原则上应达到以上情况相应水平,请各学院严格审核。
3.基本流程及系统操作
分“前期尚未完成师生匹配的学院”与“前期已完成师生匹配的学院”两种情况,请分别对照操作:
a.前期尚未完成师生匹配的学院
院系确定由指导教师申报选题-指导教师在系统中发布课题(教师手册2.1)→小组审核,并将审核结果报专业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在系统中审核(教师手册2.6)→学生选题(学生手册2.2)→指导教师审核(教师手册2.2)。
院系确定由学生申报选题→学生在系统中申报课题(学生手册2.1)→指导教师审核(教师手册2.3)→小组审核,并将审核结果报专业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在系统中审核(教师手册2.6)。
b.前期已完成师生匹配的学院
(1)各专业须严格按“师生报题→小组审核→专业负责人审核→师生双选”的流程组织选题工作,最终形成选题信息汇总表(该模板可在论文管理系统中下载,师生双选管理-查看题目信息-导入题目-下载);
(2)学院工作小组审核汇总表,审核无问题后,由院系导入系统。
(四)下达审核任务书
1.主要任务
包括下达任务书、审核任务书。
2.具体要求
(1)任务书应明确课题研究内容、任务及目标、研究进度及基本要求;
(2)任务书下达、审核的截止时间应由学院统一规定.
3.基本流程及系统操作
根据学院设置,任务书可由指导教师提交,也可由学生提交:
a.若由指导教师提交,无需审核,指导教师提交后学生即可在系统内查看(教师手册3.1);
b.若由学生提交,则需指导教师审核(教师手册3.2)。
(五)开题工作
1.主要任务
包括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并审核开题报告,院系组织开题答辩与录入开题答辩成绩及意见等。
2.具体要求
(1)开题答辩由系组织,建议在12月中旬前完成,最晚须于学期结束前完成;
(2)原则上应统一组织开题,开题审核不合格者必须在两周内重新开题;
(3)开题审核的要点应围绕学生的选题是否科学合理,开题报告撰写是否规范,方案论证是否合理,判断是否已充分理解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和要求,进度计划是否切实可行,难度及任务量是否适宜等;
(4)学院应按照论文工作计划,设定学生提交开题报告截止时间,逾期应进行警告或不予提交;
3.基本流程及系统操作
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学生在系统中上传开题报告(学生手册4.1)→指导教师在系统中审核开题报告(教师手册4)。
(六)其他过程文档与过程稿
1主要任务
包括学生提交过程文档,指导教师审核等。
2具体要求
(1)所有过程材料中的内容均严格按照模板中的相应要求;
(2)学院须在《毕业论文工作计划表》中明确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稿提交时间,建议除最终稿外,至少提交1-2次过程稿;
(3)须在系统中提交不少于5次的指导记录。
3基本流程及系统操作
学生提交(学生手册5)→教师审核(教师手册5)
(七)中期检查工作
1.主要内容
包括指导教师审核,院系抽查,评估中心专项检查等(提交附件4,2025年3月10日前)。
2.具体要求
(1)各学院要应认真组织中期检查,及时把握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展情况和教师的指导情况,确保毕业论文按进度保质保量完成。对进度缓慢和不认真的学生要督促整改;
(2)指导教师须认真审核学生任务书、开题报告、正文、参考文献完成情况,并给出指导意见。
(3)学院应按照论文工作计划,设定学生提交中期检查材料的截止时间,逾期应进行警告或不予提交。
3.基本流程及系统操作
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中期检查材料→学生在系统中上传中期检查(学生手册5.1)→指导教师在系统中审核中期检查材料(教师手册5.1)。
(八)学术不端检测工作
1.主要内容
预检测。学校会在答辩前安排1次预检测,检测结果供学生和指导教师参考。放弃预检测的,正式检测次数不做累加。学院需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预检测,将预检测结果报院系负责人并存档。原则上预检测应做到全覆盖。
正式检测。正式学术不端检测分“答辩前定稿”检测(仅1次)与“毕业论文(设计)最终稿”检测(仅1次)。“答辩前定稿”检测结果将用于判断学生是否有资格参加答辩,“毕业论文(设计)最终稿”检测结果用于判定答辩成绩是否有效。学院应督促学生在正式检测的规定时间内,提交由学生本人和指导教师双方均确认的“答辩前定稿(即答辩前最后一稿)”以及“毕业论文(设计)最终稿”。(“答辩前定稿”检测在2025年4月中旬进行,具体时间将另行通知)
AIGC检测。为规范学生科学合理使用AIGC技术,杜绝人工智能代写、剽窃、伪造等学术不端行为,学校将对“毕业论文(设计)最终稿”随机抽取一定比例进行AIGC检测,检测结果将作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和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参考依据。
2.正式检测结果分类与应用
(1)答辩前定稿检测
a.检测文字复制比 R ≤30% ,视为检测合格,根据检测报告,经指导教师审查并认定毕业论文内容中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可参加答辩;
b.检测文字复制比30% < R≤ 45%,原则上不能参加首次答辩。指导教师应根据检测报告指导学生对论文进行实质性修改并进行复检,检测文字复制比R≤30%,视为复检合格,可参加二次答辩,二次答辩通过后毕业论文(设计)最终成绩评定为及格;
c.检测文字复制比R> 45%,视为论文抄袭行为,取消答辩资格,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为不及格。
(2)毕业论文最终稿检测
d.毕业论文最终稿检测文字复制比R≤30% 为检测合格,经指导教师审查并认定毕业论文内容中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视为通过检
测,答辩成绩有效;
e.毕业论文最终稿检测文字复制比30% <R≤45%,将取消当次答辩成绩,需延期答辩;
f.毕业论文最终稿检测文字复制比R>45%,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为不及格。
(3)异议处理。若学生或指导教师对检测结果存在异议的,须提出书面异议和相关证明,学院答辩委员会组织同行专家进行鉴定,经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学术委员会审定后作出结论,并上报教务处。
(4)优秀论文检测结果要求。成绩评定为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文字复制比必须满足R<20%。
(5)严肃追责。毕业论文正式检测时,若文字复制比R>45% ,
且论文指导教师确实存在不负责任的现象,论文指导老师工作量减半。
3.具体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检测工作由各学院负责具体组织;
(2)正式检测与预检测原则上均应做到全覆盖;
(3)毕业论文学术不端检测内容范围为正文全文;
(4)由学校指定的检测系统中国知网进行检测;
(5)学生提交检测的毕业论文须为指导教师同意的“答辩前定稿”与“毕业论文(设计)最终稿”;
(6)检测文档应采用word文档格式提交毕业论文正文的电子版,统一规定格式为:"学号-作者",例如"200551100002-李三.doc";
(7)学生需删掉“致谢”部分;其他非正文部分(如封面、诚信声明、授权声明、目录以及参考文献)不用删掉,系统可自动识别不做检测;
(8)未按规定时间参加答辩前“正式检测”的学生,原则上按延迟答辩处理;
(9)请师生及时查看检测结果。正式检测只显示检测结果,正式检测开始后将不能查看或下载预检测报告单(但仍可查看预检测结果)。
4.基本流程及系统操作
(1)非语种类论文
学生在系统上提交经指导教师同意的答辩前定稿(即答辩前最后一稿)(学生手册6.1)→指导教师在系统上确认、审核论文并提交(教师手册6.2)→系统自动检测(教师手册6.2,学生手册6.1)。
注意:指导教师须先确认学生提交用于检测的毕业论文(设计)为答辩前定稿;再对照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标准、规范、要求等,再次对学生提交的论文的质量、规范等进行检查,认定达到要求后方可审核通过并提交。
(2)小语种类论文
另行通知。
5.特别说明
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仅能预防毕业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非正常引用、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系统检测结果仅作为评判毕业论文是否出现学术不端行为的参考依据,不作为毕业论文整体质量及学术诚信与规范的绝对保障,即使是检测结果合格的论文也不能保障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毕业论文整体质量及学术诚信与规范最终应主要由指导老师及答辩委员会做出具体评判。
(九)评阅工作
1.主要任务
包括学院分配评阅教师,指导教师评阅、同行评阅专家评阅等。(请于答辩前完成)
2.具体要求
(1)指导教师、同行评阅专家原则上应在学生答辩前完成评阅;
(2)指导教师、同行评阅专家须在系统中给出成绩与意见;
(3)指导教师评阅不及格者,不取得答辩资格;同行专家评阅不及格者,报各学院审定,经认定为不及格者,不取得答辩资格;
(4)院系应及时统计评阅不及格学生,上报学院领导小组。
3.基本流程及系统操作
学生提交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在系统上评阅(教师手册7)→同行评阅专家在系统上评阅(教师手册8)(学院须事先在系统上分配评阅专家)。
(十)答辩工作
1.主要任务
包括成立答辩委员会与答辩小组,制定答辩工作安排,审核各专业答辩流程与评分标准,组织答辩,答辩小组评分及给出答辩意见,组织填写答辩记录等。(答辩前1周,学院将答辩委员会名单、答辩工作安排、答辩基本流程与要求、各专业评分标准等报教务处。答辩工作需在5月中旬前完成。)
2.具体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构成及职责
答辩委员会由院长、教学副院长、系(教研室)主任及各专业负责人等组成,主要负责答辩工作的组织安排、统一答辩要求和评分标准、对学生答辩资格和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进行终审、审核答辩程序、受理答辩争议、推荐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等。
(2)答辩小组构成及职责
答辩委员会下设若干答辩小组,每个答辩小组由3~5人组成,设答辩小组长和秘书各一人,具体负责答辩工作;需聘请校外人员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时,由分管院长批准。答辩小组的任务包括撰写答辩评语、评定本小组答辩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交答辩委员会审核。
(3)答辩资格
提交答辩的毕业论文(设计)通过学术不端检测,且答辩材料(见(4))经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同行专家)、答辩小组、答辩委员会认定为达到撰写要求的学生取得答辩资格。
(4)答辩材料
答辩前一周,学生须完成规定的论文任务,并提交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的全套答辩材料。应包括毕业论文(设计)正文及过程管理材料、指导教师与同行评阅专家的评阅成绩及意见、学术不端检测报告及相关成果等。答辩小组要提前审核学生论文(设计)答辩材料。行文格式和引文规范不符合要求的,视为审核不通过,不予答辩。
(5)组织答辩
原则上答辩应由学院统一组织,一个专业或班级分设几个答辩小组时,要统一时间、标准,协同工作。答辩小组须严格按照相应要求组织答辩,并做好答辩记录。答辩小组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分,答辩结束后,在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上中填写答辩小组评分与意见。
(6)答辩为必经程序,全体毕业生都应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凡未经答辩的论文均不给予成绩;对答辩未通过者,须在学生修改完善后组织二次答辩。
3.基本流程及系统操作
院系分组并导入系统→师生查看答辩安排与分组(教师手册9;
学生手册7)→“答辩录入员”或“答辩组教师”录入答辩成绩与答辩小组意见(教师9.2)。
(十一)成绩评定工作
1.主要任务
包括按比例测算终评成绩,答辩委员会审核终评成绩。
2.具体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终评成绩由三部分构成,即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同行专家,应由讲师以上教师担任)和答辩小组分别评定各单项成绩(按百分制赋予分值),并按4:3:3的比例计算总成绩,最后由答辩委员会审核成绩。各学院可根据学科专业的性质和特点制订相应的毕业论文(设计)评分标准。若毕业论文(设计)计算总成绩比例有调整,须经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并报教务处审批同意后执行;
(2)毕业论文(设计)终评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制(即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其中各专业的“优秀”成绩比例不超过20%且成绩在90分以上,“良好”成绩比例不超过60%且成绩在80分以上,“中等”(含“中等”)以下成绩比例不低于20%,学院应严格按照以上各成绩比例进行审定;
(3)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为不及格,学校将暂不发放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学生可在下一个学期期中或跟随下一届学生进行学位论文的检测和答辩,通过后可补授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针对此类学生,学院需制定毕业论文(设计)具体时间推进表(见附件9),并上报教务处,督促指导教师加强指导,把握论文的进度和质量。(提交附件9,2025年6月13日前)
(4)学术不端“正式检测”中不通过的论文不能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
(十二)抽检工作
1.主要任务
包括院系抽检、学校抽检、教育部抽检等。
2.具体要求
(1)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学校将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毕业论文(设计)进行评审,抽检结果将作为教育教学评估、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本科专业认证、招生计划以及专业建设经费投入等教学资源配置的重要参考依据;《浙江省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一般性评议要素》(见附件10),详情可参考往年通知;
(2)学院应抽取不低于毕业生人数10%的毕业论文(设计),送校外评阅或外审抽检。校外评阅和外审抽检,均须做匿名处理(不得出现学生及指导教师姓名)。正式检测文字复制比大于30%的毕业论文(设计),经修改且复检合格后,须自动进入校外评阅或外审抽检名单。
校外评阅是指组织校外专家进行答辩前评阅,应在答辩前送校外专家评阅。评阅成绩为不及格的,不能进入首次答辩。
外审抽检是指组织校外专家针对论文最终稿进行抽查,应在最终稿提交后送校外专家审读。
(3)所有专家评语须留存备查。
3.基本流程及系统操作
校外评阅可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进行(教师手册8);外审抽检不可采用系统,需学院自行送审。
4.特别说明
对连续2年均有“存在问题毕业论文(设计)”且比例较高或篇数较多的专业,将减少其相关专业招生计划,并进行质量约谈,提出限期整改要求;同时对学院和个人的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调查,并依据有关规定予以追责。对连续 3 年抽检存在问题较多的本科专业,经整改仍无法达到要求者,视为不能保证培养质量,将依据有关规定责令其暂停招生,或考虑撤销其学士学位授权点。
(十三)提交毕业论文(设计)最终稿
1.主要内容
包括学生提交毕业论文(设计)最终稿,开展格式自查互查,指导教师审核并确认,正式学术不端检测等。
2.具体要求
(1)答辩后修改程序。若学生根据指导教师、同行评阅专家的评阅意见,以及答辩小组的答辩意见需对论文进行修改,须经指导教师同意后,认真修改毕业设计(论文)并填写《毕业设计(论文)修改说明表》(见附件11),指导教师、答辩小组须审核学生修改后的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论文)修改说明表》,并复核同意;
(2)提交前格式审查。每篇论文均须在上传系统前,对照撰写要求与规范,进行格式自查,并填写自查表(自查表由学院自主设计),指导教师应进行审核把关;
(3)论文命名。论文命名应为"学号-作者"如"200551100002-李三.doc",文件格式统一为Word,内容应包括:封面、诚信声明与使用授权声明、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致谢、附录(如有与毕业论文(设计)研究内容相关的附录材料则添加在“附件”一栏里,若无则可不添加);
(4)学术不端检测。教师在系统上审核并提交后,系统会进行自动检测(检测结果查看权限仅限副院长及教务员)。毕业论文(设计)最终稿检测文字复制比不能高于30%,且原则上不能大幅超过学校正式检测的结果,对符合要求的论文,将不再告知结果。检测结果按本通知“(八)-2-(2)”处理。检测结果高于30%或大幅超过学校正式检测结果的,学院须第一时间告知师生,由学生、指导教师提供说明,并报学院论文答辩委员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做出相应意见后,报教务处。
(5)AIGC检测。最终稿提交后,教务处会随机抽取一定比例进行AIGC检测,检测结果将通知学院副院长。AIGC检测结果原则上不超过40%,有超过40%的学院须由指导教师提供说明,并报学院论文答辩委员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做出相应意见后,报教务处。
(6)抽检信息确认。学生与指导教师须再次确认系统内“论文题目、题目类型、题目来源、撰写语种信息、论文研究方向、论文关键词以及指导教师信息”等是否正确。根据要求系统内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须为中文,研究方向最多可填2个,且研究方向不得与学生专业一致(例如),关键词建议填写3-6个,论文题目、研究方向、关键词两两之间不得完全一致,即论文题目和研究方向不得完全一致、论文题目和关键词不得完全一致、研究方向和关键词不得完全一致,否则系统将报错。毕业论文(设计)最终版是否需要匿名将根据省里通知下达后另作通知。
3.基本流程及系统操作
学生在系统上提交(学生手册6.2)→指导教师在系统上审核并提交(教师手册6.3)→系统自动检测
4.特别说明
教育厅每年均开展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工作,上报的毕业论文(设计)将从系统中的毕业论文(设计)最终稿里抽取,各学院须确保所有毕业论文(设计)最终稿的提交及审核工作全部完成。
(十四)推优工作
1.主要内容
各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组织评选各专业的优秀毕业论文(设计)。
2.具体要求
(1)优秀毕业论文须在学院评审意见为“优秀”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产生,正式检测文字复制比小于20%;
(2)优秀论文数量须控制在专业学生人数的在5%以内;
(3)学校将统一编印《2025届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汇编》(以下简称《汇编》),优秀论文《汇编》推荐论文须遵照《浙江外国语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要求》等通知要求执行,务必请指导教师认真审核,做好文字校对和质量把关工作,保证论文内容立论科学,观点准确;格式规范,图表、符号、计量单位等符合国家标准;标点符号规范、无误,文字简练、语句流畅。《汇编》推荐定稿后,应将论文(请删除过程管理等材料,只提交论文正文部分)电子稿发至实践教学科。
3.基本流程及系统操作
各学院确定推荐的优秀论文(设计)后,教务员老师须在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中依次点击“推优管理”→“优秀学生管理”→“添加优秀学生”→搜索后点击“添加”,或下载模板批量导入。
(十五)归档与总结
1. 整理、归档和装订工作
2025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及过程管理材料等相关电子材料在系统内留存,各学院须将上述电子材料下载并用光盘保存,相应纸质材料由学院实行统一装订留存(应于学生毕业前完成下载保存及装订)。教务处不再统一结算论文打印及装订费用,由学院自行处理。
装订前学院务必认真核查所有材料,规范格式,统一顺序(正文、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翻译、指导记录、中期检查表、作品验收单、答辩记录、评审表等)。经学院答辩委员会审查确定成绩与相关资料后方可装订。
2. 总结工作
各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对本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总体情况进行评析总结,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析与总结报告》。(提交总结材料电子版及加盖学院公章的纸质版,6月13日前)。
三、工作说明
(一)毕业论文管理系统
本次毕业论文(设计)全过程均在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中进行,系统登陆信息如下:
1. 登陆方法
方法一,直接点击以下网址
https://co2.cnki.net/Login.html?dp=zisu
方法二,从教务处网站登陆
教务处网站首页(网址http://jwc.zisu.edu.cn/index.htm),点击右侧“快速导航”中的“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模块。
账 号
指导教师账号:工号,初始密码:zw+工号;
学 生 账 号 :学号,初始密码:zw+身份证号。
操作手册
请见本通知附件12和附件13,管理系统首页亦可下载。
(二)严格遵守各环节时间节点
各学院须根据学校总体安排(见附件1)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表,毕业生须在学院规定的时间节点内完成论文任务,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只能进入第二次答辩环节或延迟毕业,特别注意:经过第二次答辩得到的论文成绩只能为“及格”。
(三)特别提醒
1.确认抽检相关信息
系统内论文题目、撰写语种信息、论文研究方向、论文关键词以及指导教师信息等将被提取用于教育部毕业论文抽检,请务必确认信息填写正确。
2.毕业论文(设计)模板
2025届本科生毕业论文模板请以本通知附件5为准。
3.过程管理材料
(1)2025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过程管理材料模板采用新模板,请以本通知附件8为准;
(2)所有材料均须达到模板的字数要求;
(3)所有签名需签全名,且不能缺签或漏签;
(4)过程材料中各类指导内容和评价意见不宜过短、过简,须达到过程管理材料模板中相应模块的字数要求。
4.其他未尽事宜,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教务处
2024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