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申报2018年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培育)暨小语种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

作者: 时间:2018-04-13 点击数:

各学院(部):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和全省高等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丰富教育教学资源,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学校将开展2018年度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培育) 暨小语种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 申报数量和范围
    本次立项建设8门,其中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培育)6门,小语种在线开放课程2门。
    本次申报面向所有学院(部)开设的本科生课程,包括已获立项的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含已经结题和正在建设的)、第二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申报课程、第二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师教育类)的申报课程以及做好相关建设准备的其他课程。
    学校鼓励有一定前期建设基础的课程,优先立项已在相关在线平台进行建设的课程,请申报时提供平台运行有关数据及链接。
二、申报要求
  本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重点为影响力大、受众面广的网络视频课程,申报课程应为经过教学实践检验的优质课程,注重突出我校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能够充分展现我校先进的教学模式、优秀的教学方法、丰硕的教学成果。具体要求如下:
    1、课程要求:课程须符合网络传播的特点,选题适当,内容完整,分专题呈现精华,引人入胜。鼓励跨学校、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组建教学团队建设课程。
    2、师资要求:主讲教师应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丰富,注重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方法创新。
    3、技术要求:提交的所有课程资源技术方面需符合《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附件1)。
三、建设要求
    1、立项课程负责人应积极投入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不断探索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重视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课程结项时至少具备300分钟课程视频录像,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时需提交课程录像和网络平台建设材料。
    2、立项课程必须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http://zisu.fanya.chaoxing.com)进行课程建设,包括上传课程录像、上传课件、建设在线题库、网络答疑解惑等。
    3、立项课程须在2019-2020年第一学期以翻转课堂形式开课,最迟于2019-2020年第二学期开课,以后每学年至少开设一次。
    4、在线开放课程项目建设周期为1年,满1年进行结题验收。如果未按要求开课或结题,撤销课程立项建设资格,主持人原则上3年内不能申报其他校级教学建设项目。
四、其他
    1、本次项目为学校2018年重点教学建设项目,课程立项后课程负责人负责课程建设及运行的具体工作,学校负责确定校外合作机构并落实课堂教学视频录像、视频后期制作等全部建设经费。
    2、学校对立项课程进行重点培育,并优先推荐申报省级和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项目,具体要求参见《浙江省高等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与认定办法》(浙高课管函〔2018〕1 号)(附件5)。获得省级或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的课程负责人将优先推荐申报教学成果奖、教学名师奖、教坛新秀奖等奖项。
    3、请各学院(部)务必高度重视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工作,前期积极动员,认真组织,择优进行推荐,课程立项后加强过程管理,积极支持并持续督查,把握课程建设进度,保障课程建设质量。
    4、立项课程若为已获立项的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则不再重复纳入教学业绩点计算、教学工作目标考核等。
    5、课程申报截止日期为2018年5月10日,请各学院(部)教学秘书于截止日期前将下列材料统一交至教务处教学建设科(望院A209室),电子文档发送至haixia@zisu.edu.cn。
(1)申报书(附件2和附件3)(电子文档和纸质材料一式三份);
(2)课程录像光盘(至少一讲)(电子文档);
(3)校级在线开放课程申报汇总表(附件4)。

    联系人:郑海霞  联系电话:88213051
                                    
                                            教务处
                                          2018年4月13日

附件1: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  
附件2: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申报书  
附件3:小语种在线开放课程申报书  
附件4:校级在线开放课程申报汇总表  
附件5:浙江省高等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与认定办法  

地址:中国·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299号  邮编:310012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外国语学院教务处